HSE CENTER
日期:2019-04-05
职业卫生评价报告网上公示
建设单位 |
中石化催化剂(北京)有限公司 |
||
地理位置 |
北京市房山区丁东路24号 |
||
联系人 |
陈东 |
||
报告名称 |
中石化催化剂(北京)有限公司DQ催化剂装置残渣环保治理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
||
项目简介 |
|||
聚丙烯是五大通用合成树脂,具有无毒、无味、刚性好、耐腐蚀等特点,可加工成编织、薄膜、注塑、纤维、管材等制品,广泛应用于包装、汽车、家电、建材、日用品等领域。2018年国内聚丙烯产能2582万吨,产量2175万吨。众所周知,聚丙烯生产技术的关键在于催化剂的性能,聚烯烃树脂性能的改进与聚烯烃催化剂的开发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北京奥达分公司制备的DQ催化剂(球形聚丙烯催化剂)目前已在多个厂家的聚丙烯装置上成功应用。然而,由于该催化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残渣,因此需做环保达标处理。公司目前采用如下处理方式,首先将精馏残渣水解形成酸液,然后进行钙碱中和反应,最后形成符合要求的固渣,由北京金隅红树林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接收,做为水泥原料,进行煅烧处理后无害化利用。虽然现有处理方式符合环保要求,且通过了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的环保验收,但与国家废物资源化回收利用的发展趋势以及处理成本经济性的矛盾日益加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现排放的精馏残渣被定性为危险废物,须由有资质的公司接收做专业处理;2、由于处理难度大,因此处理费用较高,给公司造成了较重的经济负担;3、有利用价值的物质不能回收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4、红树林公司即将在新合同中提出待处理固渣中氯离子含量不能超过1%,现危废固渣中其含量严重超标,导致红树林公司不能接收,今后危废固渣的去向问题亟需解决。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石化催化剂(北京)有限公司决定对DQ催化剂装置生产残渣进行资源化处理技术改造,即通过水解、过滤、中和、MVR蒸发结晶、MBR等一系列工艺,将危废精馏残渣转化为可资源化利用的二氧化钛、氢氧化镁、高纯度氯化钠、低COD中水,其他产出物为普通废物,利用现有渠道处理,且处理费用较低。该技术在将危废转化为普通废物的同时,可以将有价值的物质回收利用,具有适用性广、节能减排、降低成本、二次利用的技术优势。 |
|||
现场调查人员 |
郑昀、吉振鹏 |
||
现场调查时间 |
2019年1月15日 |
建设单位陪同人 |
陈东 |
采样、检测人员 |
无 |
||
采样、检测时间 |
无 |
建设单位陪同人 |
无 |
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测结果 |
|||
拟建工程建成投产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盐酸、正己烷、氢氧化钠、噪声。 |
|||
评价结论与建议 |
|||
本项目属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版)》的规定中“专业化学产品制造”行业,经综合分析,企业应按照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进行管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能落实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有关防护措施和本预评价报告中提出的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落实卫生工程措施,项目建成投产后,在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方面能够符合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 |
|||
技术审查专家组评审意见 |
|||
专家组同意通过本预评价报告,预评价报告修改后经专家组组长复核后留档备查。 |